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贺兰山东麓土壤矿物质丰富、气候干燥少雨、光照热量充足,出产的葡萄香气发育完全、糖酸比例协调,由此酿出的葡萄酒色泽鲜明、香气馥郁。201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首批互认互保名录,飘香海内外。
现如今,宁夏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之首,确定了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目标,加速推动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2个国家级平台落地。目前,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8.3万亩;现有酒庄(企业)228家,年产葡萄酒1.36亿瓶,占全国的37%;“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301.07亿元。今年10月,随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已成为宁夏一张耀眼的“紫色名片”。
宁夏枸杞

宁夏地处祖国腹地,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和矿物质丰富的黄河冲积土壤,十分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由此产出的宁夏枸杞皮薄、肉厚、味甜、色红,营养丰富。《本草纲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更是把宁夏枸杞列为唯一可入药的枸杞品种,凸显了宁夏枸杞的药用价值。2004年,宁夏枸杞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1年,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宁夏扎实推进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积极打造“中国枸杞之乡”。目前,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4万亩,年产鲜果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建成2个院士工作站、5个国家级平台重点实验室,枸杞良种苗木年繁育能力突破1亿株;产品远销欧盟、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6000万美元。此外,当地还涌现出“百瑞源”“玺赞”等一批知名品牌,带动宁夏枸杞产业蓬勃发展,将“中国枸杞之乡”的名号叫得更响。
盐池滩羊

“盐池滩羊,难得一尝。” 滩羊在盐池县的养殖历史已有两百余年,早在清朝年间,盐池滩羊肉的美味就广受人们喜爱。盐池滩羊肉质细嫩、无膻味、脂肪分布均匀,是国内外肉羊中的佳品。2005年,“盐池滩羊”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1年,“盐池滩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
近年来,盐池县一直将盐池滩羊作为富民兴农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盐池滩羊”品牌,让“打造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的愿景成为现实,推动全县成为宁夏首个成功“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目前,盐池县滩羊存栏100只以上的养殖户有5300余户;建成滩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0个、规模养殖园区326个,形成了长期稳定、优质优价的产业链。在产业的带动下,“盐池滩羊”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88亿元,农户们赶着滩羊走上了致富路,推动盐池滩羊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领头羊”。
青铜峡大米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青铜峡市地处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中部,日照充足、水质优良,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青铜峡大米以品优质佳而著称,生产的大米晶莹剔透、细腻油亮,蒸出的米饭具有粒圆、色洁、油润、味香等优点。2017年,“青铜峡大米”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青铜峡以特色农业立市,依托“地理标志+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进行统一标识、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实现市场与农户无缝对接;积极打造“黄河金岸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累计引进新技术12项、新品种69个。目前,全市大米加工企业达35家,认定大米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每年创造综合产值40亿元;打造了“塞外香”“法福来”等一批知名大米品牌,带动2.85万户农户增收近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文字、图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 张 欣 提供)
(编辑:晏如)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